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校园小说 > 民国墟烟 > 章节目录(1/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248202/

第二十九章 四合院(1/2)

四合院的历史没有碑文的记载,一如它的规矩,有约无字。缺少如寺庙因时间重建的说明和敬畏,苍桑的变故,与人一样的老去。/p

从陈家庄回来,陈家仪破天荒地睡了一个懒觉。早上起来,己是日照窗棂,满院阳光了。/p

陈家仪今天的懒觉,是一个疏忽。倘若在平常,做母亲的陈老太太是要说的——虽说陈家仪是唯一的女儿。/p

陈老太太是一家之主,也是民间俗称的房东。/p

在边城的四合院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这些规矩是以房东的约束和自律形成。起居有序,礼仪诸事;窗明几净,陈无杂乱;食不言,寝不语……如若邻里缺少信用,不懂礼义,视亲不孝,又无待人宽厚笃敬者,无论如何在四合院里是不会认同的。/p

规矩如同村寨的乡约。不同的是乡约形成的秩序已走了千年,文字的书写且挂在村公所或族人的祠堂内。/p

乡约的兴起见于宋。旨在建立以儒家思想贯穿一脉的乡治秩序,以自由之意,民主之形,平等之身的要义立于乡村社治。“德业相助,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达“仁里”之村自治。/p

四合院的规矩没有文字的记载和传承。规矩的内涵体现在以房东太太的秉承家训和自我修养的身上。这种修养的风范是传统lún_lǐ道德文化的耳濡目染和专门的教化而习得的。意在自家的院落里守护着一个“仓廪实而后知礼节”的一亩三分地。如若连一亩三分地的祖业都守不住,或者说无一人能守得住,社会的乱世终有一日。/p

王朝更迭,规矩不变。不变的规矩是道德的延续,如同家族的香火。无字院规不仅得益于四合院内,也广泛于社会,影响和约束着诸多人的行为准则。/p

虽然蒋先生端倪国人的陈规陋习,而推广的新生活运动曾在全国诸地展开,但边城的民众没有把新生活运动这个大杂烩式的东西往深刻里想,依然故我,难脱秉习之风。往前推至晚清新政就已规定:如不得随地大小便,违者罚款等诸规。这一从西洋人那里学来的文明,走了多少年,乡下人养成的习惯,进了城,难改,还不是我行我素。/p

新生活运动只是政府的一时喜好和浮躁,极认真地在县府衙门的官员桌上轰轰烈烈地走上一圈儿,再选几个点造势一下,有了样板,也便于邀功,营造的是公文履行的闹剧。这样的事很难根植于民众之沃土,之后,便没了下文。自然,这种运动还会继续演下去。运动,政治者的喜好。治国,却是败笔。/p

一国有法,居家有训。四合院的规矩虽无字,讲的却是一个“和”字,落地敲出的是人生的一个“勤”字,在“和”与“勤”的背后,支撑着四合院的规矩和社会的lún_lǐ道德,而房东太太的“一言九鼎”践诺着四合院不变的信条。正是这不变的信条,才延续了千年市井文化的一脉。/p

在四合院里,每天早起早睡是每一位居住者的必修内务,不管是自家人还是房客。如因秉烛夜游,困了懒觉,房东太太会搬上一把椅子,往滴水檐下一坐,羞得房客或自家媳妇无颜走出屋门倒掉昨夜的尿盆。有时,房东太太也会体谅房客的懒觉,表现出的宽容大度,告诫人生得益于早起,一生将受益无穷。古人不是有“闻鸡起舞”一说吗?这样的故事流传甚多,当勉自砺。/p

陈老太太少些这样的作派,但对四合院的规矩还是守信如一。有时,陈老太太一高兴,就把《朱子家训》搬出来说道,重复的多是一些古人持家修身,立业处事之类的话。诸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屋和院的干净整洁,心也亮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粒米,庄稼人得掉几颗汗珠;还有“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等,这些都是居家过日子的必读。/p

陈老太太是有些文化的。上过几年私塾,从《三字经》开始,又《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还有《太上感应篇》,多是秉持做人做事,持家守道的书。从思想的启蒙到行为的塑造,凡有水井处皆有可闻。后来还读过《大学》、《中庸》等经典,这在那个年代并不多见。家风的和畅开明,让做姑娘时的陈老太太颇感得意。到了陈家,养成的习惯也没有改了多少。只是后来,因了家事的变故,庭院的操持,日见说少。/p

其实,城里的四合院也讲究个经营。许多院落闲下的房子居多,也有留房的习惯,鲜有几代人同堂独守一处。/p

在县城的十字街角,临街面的空余墙上,进出城门的僻静处,随处可见贴了留房的信息,或租住或买卖皆可。这些留房贴书写的很规范,也很简要,都是请文化人拟就。街巷座落,门牌几号,房间朝向,租金几许等,均一应告知。绝无文字游戏的半点花活儿,更无欺诈之意。虽说时下的官方信用度愈走愈低,但城里人的自信还是达诚守约。/p

有人进城落脚找个住处,只要有个熟人一说,方便简单。即便没有熟人,一看面相说话,也会给予方便。进城的多为乡下人和外地人,有教书的,有做买卖的,有打零工的,各色人等。乡下人进城谋生,只是一时的栖身,根子依旧在故土。进城为的是赚一些活钱,好的劳力一天可挣四五毛钱。他们想的是土地,只有土地,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是祖业。如同城里人的四合院、商铺、作坊等是维系自家生活的必须,改变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四合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