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校园小说 > 民国墟烟 > 章节目录(1/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248202/

第二十五章 陈安甫(1/2)

城,有了绿的点缀,就是一个困字;家,因驯养,走进居屋的人,就是一个囚字。仓颉造字,形象万千。因字而生异延续的历史,让人张扬,也让人沉沦,更让人困惑。走不出院落的方圆,就是围屋。愚者、智者,大多如此。/p

陈家仪的家就坐落在县城东北角的夏家宅——一处典型的北方明清四合院,这也是陈家仪娘家祖上的老宅。/p

据说,夏宅的原主人夏公是当时京城的名门望族,因其父有“犯上”之嫌而辞官离京隐居边城。本想做一“寓公”,平平淡淡了却一生,无奈隐居的生活并不平静,常有官员私下造访。消息走漏后,夏家就像晨露间的霜珠,在一个早晨太阳还未升起的日子里,一夜之间就从边城蒸发了。/p

有人传言,夏家有谋反之举,被朝廷的京畿衙门的官员捉拿归案,株连九族是在所难免的。也有人讲,夏家为避难,又一次举家迁徙隐居乡野村落了。这是传闻,在边城的典籍上无文字记载,夏家宅由此得名。/p

若干年后,一位自称乡间郎中的名医走进夏家宅,成为巷内六处院落唯一拥有抱厦大门宅院的主人。随后,接来了小他十几岁的娇妻。邻里老人猜疑,莫非她就是在人间蒸发了的夏公的女儿夏卿?但陈先生予以否认。戏曰,如是,这巷就可更名为陈家宅了。/p

之后,陈家生一子,取名陈安甫。可惜,陈家人丁不望,单传。有好事者劝慰陈先生不妨再娶一房。陈先生笑曰,不妥,今生得一子,足矣。有人猜测,在足矣的背后是感恩。/p

子承父业。陈安甫后来成为边城远近闻名的中医,并开办了自己的诊所安草堂。/p

在边城,有一种说法,愈是深宅大院的人家,人丁大多不旺。人丁不旺,走向衰落的日子就不会太远。/p

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能够延续家族的辉煌并不多见。富不过三代,穷也是如此,这是俗语。于是,自恃有学问者的闲人就喜欢考究,把深宅大院人丁不旺的原因和院落有无草木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引经据典,还是搬佛弄道,以及从自然现象详解,但和者居寡。无奈千百年来,在边城深宅大院为何种植草木不吉利的说法依然没有谜底。/p

陈安甫为此说法曾苦苦琢磨了一番。佛家说的空,让他有一个想法,院子不能空,如同家,四壁之角得殷实。他很想在庭院种植些花卉草木,夏可遮荫,秋可尝果。但就是不敢尝试,怕真的会不吉利。/p

到了陈安甫娶妻生子的时候,也是单传。比父亲幸运的是一儿一女。虽然老太爷多方努力,但求儿孙满堂的福祉仍旧无望。/p

老太爷走后,单传的香火仅仅延续了几年。身为名医的陈安甫站在儿子的病榻前,面对亲子,无论如何是不敢下猛药的。病势的耽搁,让一个鲜活的生命早早的结束了一生。他后悔,为何不请一位同行为自己的儿子诊病,也许还有望挽回生命的余地,即便是请一位西医大夫珍治也不为过。失子的痛苦,让陈安甫添上了一块久治不愈的心病。/p

时间一久,好友建议,不妨认一义子。陈安甫掂掇再三,认为不妥。虽有了传宗接代的名份,但血脉还是不通的。/p

过了些时日,陈家仪和陆谦和一商量,举家搬了过来。这让陈安甫甚感安慰,一个女婿半个儿。虽如此,但失子的心痛还是无法消除。/p

朝如青丝暮成雪。仅仅几年的时光,陈安甫的两鬓就增添了白发许多。渐渐地,他隐约到生命的路渐短,身子骨明显的衰落,甚至感觉自己的医术也大不如从前了。闲暇时,一本祖传的医方书,两件心爱的玩物——明初的养心泥砂壶和清末的一对景泰蓝手玩健身球,成了他深居简出庭院的陪伴。偶而去安草堂走走,给慕名而来的病人把把脉,也是心不在意了。/p

无意间在秋日的一天,陈安甫走出庭院,看见街外空场地斜对着自家大门的一株桑树,枝繁叶茂,黛绿一片,想必已有些年头了。每逢夏季,树上结出的黑紫色果实,站在树下望去,就像一串串浓缩了的袖珍葡萄,桑葚即可观赏又可吃食。虽然民间有“四月的桑葚赛人参”一说,但边城因气候的原因,果实的成熟还是要推迟一些时间的。/p

见景生情。陈安甫突感身心掠过一丝寒意。自问:难道自己真的已到了桑榆之年?他下意识地想起太太的故乡,活着的人在死者的坟头上插的幡儿杆,第二年便冒出些绿的枝叶,久而久之长成大树,有的还会窜出子树,如不打株,就会形成林。阴宅的旺必然导致阳宅的衰,陈安甫这样想。庆幸的是,边城对这样的习俗就像影子,一说有一说无,不好断定。/p

返回院落,沏了一壶茶,自斟自饮。回味这个改朝换代的年月,就像打翻了的油盐酱醋糖的坛子,不知五味。/p

民国代清——一个无奈的选择。虽是出于不得已的“禅让”,新政却缠上说不清的麻烦。就像一位并非健康的人染上了肺痨,开始咳个不停。眼见得一个看似好端端的大清帝国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晃晃没入尘土,像秋风扫落叶似的没了踪迹;一个还未认知带着情绪的政权在刀光剑影下仓促挂牌,惨淡的经营可想而知。传统的中国——历代执政者——轻徭薄赋——政府不与民争利的“无为而治”不知能走多远。这一切就像梦境一般,醒了全然不知。梦的杂乱,只觉得心已空落落的,怅然若失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陈安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