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历史小说 > 帝国大掌柜 > 章节目录(1/2)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240233/

第260章 教育改革(四)(1/2)

很快,那些标语呗赵公子派人粉刷的整个大街小巷的到处都是。

一切齐备,冬天就要开始第一批速成班了。

在现代,冬天照例是放寒假的,这一点我们赵公子自然是心知肚明。但在这个季节,却是难得的农闲的时候。

学堂办起来了,而且还是第一次实验,赵公子自然是不惜的赔本赚吆喝了。因此他播下大笔财政,用在了吃饭和保暖上,饭菜定的非常便宜。至于大白菜萝卜多一点,那也没办法了啊这让许多百姓十分赞同。对于学堂的态度也是十分高涨。

学不学东西那倒是无所谓的,这一个冬天伙食支出靠官府,过年还有好处拿,与其把自家孩子放在家里,还不如放在学堂。

大家去学堂学习的热情高涨,甚至出现了有人谎报年龄这种事。

在听到这事情后,我们赵公子觉得哭笑不得,没办法,只好找到等记户籍的黄册,让他们挨个对照,抓到的重罚,这才得以解决这事情。

不过这一招可是让许多瞒报户籍的人很难受,当初以为登记黄册是为了征收人头税,许多人都是尽可能的少报,尤其是孩子多的那种。

赵公子在听到这事情之后,沉默了很长时间,随后只好派出官员去挨家挨户重新统计户籍了,结果这一查,河西人口凭空多了几万,虽然大部分是老幼,但总算是能对河西人口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了。

第一批初等学堂和速成班开班,这极大的带动了河西百姓的学习热情。许多人开始自己在土地上写写画画,学着写字,这让赵公子很是欣慰。

能识字那是最好的事情,只有这样的根基,新大夏才有可能稳固,否则,等自己和司马琅一死,那这个时代估计又得回到封建时代去了。

赵公子觉得这些人的学习还是需要帮助的,于是在河西开始推广成人扫盲运动。这直接招募了河西全部的读书人,毕竟大夏科举录取几率小之又小,还是有一些老书生的。

至于那种自视清高的,那肯定会有的。但怎么能挡得住大部分人养家糊口的需求呢。更何况赵公子的行为被掌握话语权的几个老头们直接吹嘘成了建设“大同”的行为,这让这些想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家伙们无从下口。

后来,因为顶不住各种压力,以及羡慕扫盲教师的收入,这些人干脆也下海了。

“赚钱嘛,不寒碜”

赵公子看着最近几周扫盲去得的效果,反而是那几个曾经抗拒的比较厉害的老书生们所在的村子里取得的成绩比较好。

“这种业绩得大大表扬啊,听说这几位科举考了数次都不第,家里也不是特别有钱的,每个人赏五百钱吧”

赵公子对送来文书的教育部官员睡说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赵公子一概的理念。

“这,有些不太好吧,毕竟他们都是曾经和政策对抗的人”

郑老在收到赵公子的答复后,十分不解的来找赵公子商量。

“没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算他们曾经反对过扫盲,现在支持了,我也得重重的赏,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们以后的事情”

赵公子十分肯定的说到,这种赚名声的事情,他还希望多来点呢。

“是下官格局小了,倒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郑老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对于赵公子的答复十分满意。确实,他还真没想到其他的事情。

河西的士农工商,在这一刻算是真正被赵公子给整合到一块了。越来越多的人站到了赵公子这一边。

现在的问题是消灭贫困,赵公子有必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扫盲教师这件事他算是费力不讨好,可他还是要做。士人也有中下层,如果说郑老这些人与他的合作可以看做是上层士人和赵公子的合作,那扫盲就是下层士人和他的合作。

我们赵公子自然是深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道理,抓住大部分的心,那少部分也跑不了的。士人也是如此。

果不其然,在有关官员亲自把五百钱递到在众人的眼光中递到那些取得突出成就的读书人手里之后,所有其他人的目光偷来的都是羡慕。

“这就是节度使大人的原则,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你们手里的这些钱,只是这一阶段的成就的奖励,如果你们还能保持名列前茅的话,这样的奖励还会有第一次,甚至很多次,各位,加油吧”

每个这样的教师都得到了赵公子的许诺和嘉奖,这让他们一开始对于教育改革的排斥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甚至我们赵公子都不知道,他有了这样一批“死忠”分子。还是“黑粉”转过来的。

戴辉原本是河西的一个读书人,原本他家世代务农,难得出了他这样的,十里八乡公认的好读书人。家里自然是不遗余力的供给他。

而他自幼也是不缺吃喝,喜欢站在大义的角度上攻击其他比他穷苦的读书人为了一点小利就出卖自己的身份。

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他连续三次乡试不第,搞得家里人都十分郁闷。可他终究是年纪大了,父母也只好砸锅卖铁,给他娶了隔壁农家的女儿。

在结婚后不久,父母双双去世,这让准备第四次乡试的戴辉变得心灰意冷,直接放弃了科举这条路。

可老大一个人,孩子有三个,一家人都经济来源靠的就是父母留下的几亩田。可偏偏是这样他还不乐意去打理,全靠妻子在干活。而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260章 教育改革(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